广西素有“
有色金属之乡”美誉,铝、锡、锑、钨、铅、锌、稀土等矿种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位置。广西
有色金属工业在我国一直占据重要地位,2009年,10种
有色金属总产量达110万吨,居全国第九位,工业总产值达503亿元,是我区打造14个千亿元产业的重点产业。
但是,
有色金属产业结构性矛盾表现突出:一是传统
有色金属产业链结构不匹配,呈现“两头小、中间大,两头弱、中间粗”结构,表现在矿山生产能力、深加工能力小,中间冶炼产能过剩、技术装备落后,导致矿山资源保障度低、粗级产品多以及资源利用率低、能耗高、污染重、环境压力大。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新材料发展滞后。如再生金属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,广西虽具有发展再生金属产业的优势,但再生金属产业才刚起步;稀土是现代工业“味精”,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,广西虽具有丰富的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资源,但稀土材料却寥寥无几。因此,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,加快资源整合、勘查和对外扩张,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,做大做强铝、铜等大宗金属产业,巩固并做精做优锡、锑、钨、铅、锌、铟等战略性小金属产业,积极培育再生金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稀土功能材料,力争实现“三大层面”新突破,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区
有色金属产业结构根本改变,做大做强做优广西
有色金属工业。
一是实现资源勘探、整合开发新突破。要加大
有色金属地质勘探和找矿力度,建立资源勘探的良性互动机制;要以产业、企业的整合带动行业战略格局调整,加快推进区内
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采选、冶炼、深加工领域的整合,优化资源配置,引导生产要素向大型优势有色企业集团集中,加快打造
有色金属旗舰企业;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及综合治理力度,严格按照《广西矿产资源整合总体方案》,坚持市场和法律手段相结合,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,坚决关闭资源浪费严重、安全隐患大的小矿山;要依托广西地理优势,鼓励和引导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,参与国际矿业竞争,建立海外资源基地,提高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。
二是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突破。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、设备改造升级,严格控制低水平产能扩张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;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,依靠科技创新,从低层次、初加工产品转变到发展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上来,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,延伸产业链,打造广西有色品牌,提高广西
有色金属产品和
有色金属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;要以资源集聚地为中心,以园区建设为载体,以高端技术产业、绿色产业、低碳产业为主流,以上下游产业链上粗深加工相匹配、低高附加值产业相协调为原则,加快打造集约化经营的产业集群;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,推行清洁生产,变“三废”为“三宝”,限度地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开发利用;要充分依托东盟国家资源优势,加快传统产业剩余产能向东盟国家转移,推动传统
有色金属产业链结构均衡。